我终于有点看到第三产业以上的图景

从一个没做过生意的人,经过一年的摸(还没有经历爬滚打),终于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所认识,还谈不上了解。

对生意和生产的认识,在上一篇文章 白酒为什么是一件理想商品 中提了一点。

现在(2025年)如果想要创业,再杀入第一和第二产业的话,如果没有卓越的才能、正确的方向、合适的契机、足够的资源,应该会很难很难。

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如果还是像80年代下海那样(相对)容易就能拿到大结果的话,那就说明社会的Bug太多了。

Bug太多也许曾经带来过好事,但长远看来总还是弊大于利吧。毕竟,一个科技不发达,制度不健全,产业配套不完善,知识和劳动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环境,谁能安心的折腾呢。

所以曾经的历史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版本既然升级了,我们年轻人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审时度势,应运而生,既要考虑个人奋斗,也要考虑时代进程嘛。

那么现在看来,我觉得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就是很不错的产业,更加面向未来。

首先说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我想也只有服务业会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能够容纳庞大的就业人口了,大部分人将来应该都会在服务业混口饭吃。至于各种服务业的业态,在这篇土地上究竟能够百花齐放成什么样,那就更加值得期待了。

而第四产业,应该是更适合我们这些曾经的“脑力劳动者”的就业或者转行方向,尤其是从事跟创意、设计有关的。

在未来二三十年,一方面经济下行,一方面人工智能大力发展,但是人工智能大概率不会突然之间取代所有人类的工作,我还是那个思路,飞机的诞生,会成就一批善于开飞机的人。

虽然人工智能不能简单和飞机进行类比,不过可以借鉴的一点就是,能够更好的和人工智能进行搭配、合作的人,应该能早点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

第四产业主要就是信息业,知识业,法律、金融、设计等行业和其一系列的衍变,相比第三更抽象的行业。如果你觉得分的不够细致,大可以往上继续细分抽象,变成第五产业、第六产业,甚至第七产业。然而我们这里谈论的,仅仅是区别于传统服务业的信息产业、知识产业、创意产业。

在这个产业中,自媒体、短视频这些都会是很好的方向(很遗憾我到今天才终于搞明白),但问题是,如何能够保持持续的产出?这就要想一些方法了,就像第二产业中的工厂管理工人、第三产业的饭店管理员工一样,第四产业也要对作者的生产进行管理,这个管理也是非常复杂的,并且到目前为止似乎没看到有什么理论可以参考(影视飓风以及各种MCN的模式似乎是走的比较靠前的)。

除了生产管理,消费管理也会是另一个制约产业的因素。人的一天只有24个小时,一辈子只能吃那么多饭,这些都可以用来从宏观上来衡量一个产业的极限。

第四产业往下的产业并不是不会再发展,作为底层的基础结构,第一二产业需要足够健壮、足够稳定并且持续优化,才能更好地支撑第三产业往上更好的发展。这一点真的有点类似于计算机,底层的架构非常朴实,就是开采资源,运过来运过去,开采、加工、封装、组合,最后传递给上层。

想象你在一个威士忌酒吧,你舒服地坐在沙发上,侍酒师为你倒上一杯威士忌,威士忌来自英格兰,小麦是英格兰某个农场的丰年小麦,灌装用的是北美生产的雪莉桶,通过油轮运到欧洲,灌装之后再销往世界。酒杯来自义乌,实际上是河北生产。这个简单的场景,就是最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联动调用。

第四产业,将在这个调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给这家酒吧取名叫做【追忆似水年华】,侍酒师的服饰是专门设计的,甚至侍酒的台词也是设计好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你营造出一个十九世纪美国西部的感觉,在这个场景里,你化身荒野大镖客,喝酒时候伴随你的是呼呼的风沙,飘零的风滚草,还有随时准备干掉你的快枪手。。。

可以看到,在这样的业态中,本质上还是第一产业在负责采集,第二产业负责制造,第三产业在提供服务,可是已经加入了第四产业所带来的信息体验,这里面的场景实际上是结合了影视信息的二次创作,目的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新的消费理由。

关于第四产业的想象还远不止于此,实际上信息业态的组合要更加多元,尤其要提到,第四产业的一个主要生产要素–互联网、AI算力、电力等等,就好比第二产业的一个主要要素橡胶。基于互联网、AI等等一系列生产要素,让第四产业在进行生产融合的时候,带来更加剧烈的影响,产生更加丰富的业态。

第四产业往往能够传播更为广泛,边际成本低,价格也更加低廉,但能够百花齐放。

我们往往只重视社会带来的基础保障(医疗、养老、福利、教育),其实社会能够提供稳定的就业,才是对普通人来说最为重要的一个保障,这意味着这个人可以通过持续稳定的劳动获得体面的生活,这在和平年代看起来寻常,但却是随着社会发展逐步构建的。

前面说过,在一个Bug比较多的社会,个人也许可以(相对)容易的获得比较大的成功,伴随着的就是带来巨额财富。而在一个真正成熟稳定的社会,这一切往往不会那么容易发生。

可以理解成,财富其实就好比代表了社会的资源,ETH的GAS,操作系统的内存,如果一个线程能够轻易占据大量的资源,说明这个系统的内核还不是十分完善,不过这个问题现在还不是很适合谈论的时候,起码几十年以后再看吧,另外我说的大量是个非常大的尺度。

人们期待的,其实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内核,为每个线程公平的提供资源,这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好谈其他。

就创业而言,我们没必要在今天去死磕内核,而只需要借助内核给我们提供的封装,来实现稳定调用就可以了。

之所以能够创业,我也选择创业,还是因为我觉得在这几十年内,内核还是有一定的Bug可以钻的。

第四产业的意义,就是又有一批人,能够在这个过程和这个层面实现稳定劳动,自给自足。

以上行文于2025-10-31,以下是2025-11-04补充:

如今忙于多项事务,有时候时间非常零碎,经常导致灵感到来的时候,却没有时间去专注、持续的写文章、改文章,调整逻辑,所以以上行文现在看来非常之混乱,思维比较跳跃,非常遗憾。

我觉得写一篇文章最好的时间是大概半天,更奢侈一点,一天更为妥当,半天写,半天改。

可是现在零碎的写文章时间也就只有最多一个小时,还是偶尔的,灵感到来想写文章的时候,没时间,等到有时间坐下来记录的时候,灵感和思路已经飞走了。

微博140个字其实就很适合发表一些零碎的想法,但是我现在写作的目的其实就是对自己进行记录,不希望太过于公开。写日记固然更好,但又太封闭了。而在这样一个几乎没无人问津的Blog写字,和世界保持着有限的连接,偶尔被一些赛博有缘人阅读,对我来说则刚刚好。

最重要的是,也可以随着时间来检验我的这些思路和逻辑的正确与否,写文章也不是为了追求绝对的正确,似乎也没法追求绝对的正确,更多时候我只想为了记录而记录。

多读书,多写点字总是好的,是有意义的。

白酒为什么是一件理想商品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