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

这部电影,前不久去重温了一遍。为的就是给宫崎骏补一张电影票。
想必现在影评都烂大街了,解读无非就围绕几个角度:欲望、人性、环保等等。

相比之下,宫崎骏并没有像东野圭吾那样近距离凝视深渊,在宫崎骏老爷子的笔下,世界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不美好,但最后,总是会回归美好。

老爷子其实很善良,把一切的善意都流露在笔端,送给这个世界了。

文艺大师的出现,往往会和时代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宫崎骏出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成长于六十年代初。
翻看日本的现代史,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经济进入了稳定增长时期。从1989年开始的平成年代,到90年代末,东京渐渐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经济达到了战后的顶点。
金融的飞速发展,让日本的经济突飞猛进,也加速实现了日本的现代化,以致于蜡笔小新那个年代的日本家庭,彩电、冰箱等家电已经成为了日本家庭的常见的家庭用品了。
宫崎骏正是在那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有点类似我们国家的85后,95前这批人)。

然而等到他羽翼丰满,才华横溢的时候,日本正在经历些什么呢?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日本的社会变化已经翻天覆地。但紧随其后的经济泡沫,让整个国家陷入了低迷和萧条。
而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社会矛盾、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痛点。

善良的宫老爷子,于是乎拿起他的画笔,通过一系列的形象、场景和比喻,来告诫和提醒人们这些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在2001年,有了这样一部动画。

动画中的一开始,千寻一家去的主题公园,就是经济增长时期开发,经济萧条时期荒废下来的“鬼城”。类似的场景,还出现在《天空之城》。在《天空之城》的故事中,未来的人们利用科技甚至实现了把拉普达这个城市漂浮在了空中,但却仍然避免不了衰落的命运,这其实就是在告诫人们,要实行一种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战略。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精神层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千与千寻》里,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澡堂),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忘了自己的名字,用金钱购买快乐。贪婪的人会变成猪,忘了自己名字的人,成为了别人的傀儡,任人摆布。

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众生相呢?

反观当下,千寻曾经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人。但是当我们离开象牙塔走入社会,是否又能一直保持一颗初心,面对世俗的诱惑,能够不为所动,一直记得自己是谁呢?

《千寻》这部电影,对于当下的中国,十分具有警世意义。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增速远远超过当初的日本,但是也要警惕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反噬效应。环境、社会等问题,丝毫不可忽视。(而实际上,很多问题现在已经逐渐开始显现了。)

经济、社会的问题这里暂且按下不表,此篇杂叙只谈电影和文艺。说到文艺,往往时代会成就大师。中国电影的上一个时代,成就了姜文、葛优、冯小刚。而今后,必定也会诞生属于这个时代的一批大师。

想来,等我们这届年轻人老了,应该不会太无聊。

支配的力量 海市蜃楼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