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一个好玩的东西。说一说赚钱和商品。
王建林曾经说,赚钱很简单,先定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
好,我们就以王总的思路来推演,可能很多人没在脑子里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怎么赚他一个亿?
其实经常赚钱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传统的赚钱方式,无非就是要么生产东西,要么卖东西,或者为这二者服务。今天只谈传统的行业,一二产业,先不谈第三产业以上的形式。
我们不妨构建一种最简单的商业模型,生产一件商品然后售卖。妙哉,恭喜你发明了制造业。
在这个商业模型中,我们如果想要赚一个亿,那我们来测算一下。
很简单,赚一个亿是盈利目标,盈利=单件利润x销售量。
为了方便思考,我们不妨将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运输成本等等这些无关的变量全抛掉,假设有一个已经收回投资成本的超级机器人工厂,并且接入了可控核聚变装置,可以有无尽的能源为我们源源不断免费生产商品。
我们生产的每件商品都没有成本,都是净赚的,而且生产出来就有人要,有AI帮我们卖,有无人机帮我们配送。
假如我们分别将商品定价为10元、100元、1000元、10000元,想要在一年时间赚一个亿。
那么:
一个亿=10*1000万件,每天需要生产27398件,每分钟需要生产19件
一个亿=100*100万件,每天需要生产2739件,每分钟需要生产2件
一个亿=1000*10万件,每天需要生产273件,每10分钟需要生产1件
一个亿=10000*1万件,每天需要生产28件,差不多每小时需要生产1件
可以看到,明显,生产力,是最底层的限制赚钱的因素。
如果我们选择生产单价10元的商品,虽然便宜(也就意味着普遍、好销售),但普通的生产力想必达不到那么恐怖的程度,换句话说,生产力要想要达到恐怖如厮那必然伴随着更大的基建投入。
而如果我们选择生产单价1万元的商品,虽然赚钱,但是这个价格的商品,伴随着的往往是智力密集程度高,往往是高端制造业,比如手机、电脑,同样也会伴随着更大的生产基建的投入。另外,能把自然采集或者生产成本低的商品卖出这个价格的,要么是顶级聪明的商人,要么是顶级高明的骗子。
所以,但凡有能突破这种生产力限制的商品,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它可以“逃逸”这个“生产力-价值”的框架。
比如古董、艺术品、服务类或者虚拟商品(这是第三产业往上的范畴,今天不谈)等等。而从第三产业往下想,除了珠宝以外,你还想到什么?
我想到的是白酒。
然后我们再看制约赚钱的地域和销售因素。
我们就以中国来类推(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现如今有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2844个县级行政区。当然,这里面还有直辖市、自治区、区县等等区别,我们方便计算和理解,先粗犷视为一类。
如果我们选择生产单价10元的商品,需要生产1000万件,平均每个县域范围,我们要销售3516件,每个市域范围,我们要销售约3万件。
如果我们选择生产单价10000元的商品,需要生产1万件,平均每个县域范围,我们要销售3.5件,每个市域范围,我们要销售约30件。
怎么能快速理解这个销售难度呢,就以你自己所在的城市为例,你需要将10元的小商品每月兜售3万件,或者将1万元的商品销售30件,平均每月需要成交2~3单,每月都要有成交。
注意哦,这还是我们再不计任何成本的情况下设计的模型,事实上,传统行业的销售成本非常高,销售链条非常长,对于耐消品,售后维护的投入更是巨大。
所以再看白酒,零售酒的天花板就是茅台飞天,单瓶定价1499,实际售价1800左右。我们就以1000作为某款白酒的定价模型。
假如这款酒不需要任何生产、销售和维护成本,想要实现一个亿的收入,需要生产销售10万件,实际上只需要生产几个轮次,每次产量几万斤。
而销售,平均到每个城市,是300瓶,落到每个区县,是36瓶。
白酒一般是按箱卖的,一箱6瓶,也就是说,市级代理,需要完成在这个城市销售50箱的任务。
但是单价1000元,这是很贵的白酒,普通的白酒,单价在大约在100元~500元不等,所以这里面的计价模型还挺复杂。
好,最后我们收敛一下。
从生产角度看,白酒的生产成本很低,换句话说,溢价很高。
从销售角度看,白酒的销售门槛很低,电商等方式,销售成本可以极度压缩。
从性质上看,白酒是快消品,不需要售后维护,所以售后成本为0。并且白酒不会过期,库存损耗几乎为0(但需要一定库存成本)。
所以,从组成上来说,白酒很符合一个理想商品的模型。
经营这种商品,规则几乎是透明的,过程全都是可以量化的。
这样一种商品,定价区间广泛,生产销售存储成本低,作为用来赚钱的商品,几乎没有bug。
唯一的bug,就是没有人喝。
但好消息是,所有的烈性酒基本都是这样的理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