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座很大的山里,这座山孤峭灵秀。
十二岁以前,我都生活在山里。大山赠予我的是一种踏实感,那种巍然不动、云淡风轻的气息,支撑着我。
那时的我,很喜欢这座山带给我的感觉。后来,走得越远,见得越多,心中越是想念它。
在我心里,山一直是一个退路,是一个藏身的地方 ——
当世界太坏,我就想躲回山里去。
当人心太冷,我就想退回山里去。
当生活太累,我就想逃回山里去。
体会过了世味幽深,我向往山中的苍穹寂静。
我总这样对自己说:可以随时转身,随时归去。我把指路的箭头往回拨,把风筝的线绳收收紧,把旅途的终点设定在出发的原点。
看似拥有自由,其实始终受困于一种归隐的幻想。明明可以走得更远,却总被“退回”的渴望牵引。
或许,这是一种情绪上的短板。
但情绪的问题,不见得是问题。哪怕是最昏暗的情绪,也只需要一个关于黎明的梦境。
凌晨五点,我从梦中惊醒。这次的梦里,我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也许是我爷爷。他对我说:“孩子,下山吧,走远一点,再远一点。”
三十一岁这一年,我终于明白:是时候下山了。
去看看另一座更远的山,去真正地走一段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