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好几年没写这“年终总结了”,上一次写,还是2021年。👉写于2021的最后

谈谈什么呢,谈谈这中断的三年吧。

先来说自己的事,曾经在👉谈副业这篇文章中,我说以后再也不谈副业了。可是今年的年初,我就写了👉【分享副业】30岁,裸辞创业,从卖白酒开始这篇文章,来重新谈起了“副业”(其实已经是主业之一)。

这中间最大的改变,很大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因为ChatGPT,从它发布没多久我就开始使用,一直到现在,这两年多就是一路见证着它一点点变强大。

在未来,毋庸置疑的是AI作为非常先进的生产力,一定会取代我们大部分人类岗位。但所谓岗位,就是劳动的分工。不是说AI把活儿全干了人就完全没有活儿可以干了,人类还是会有很多需求,很多要求,所以会有很多新的工作。我在之前也写过一篇很深入的关于AI取代人类这个话题的文章,但正因为太深入了,觉得思路还有很多需要打磨的地方,目前还是放在drafts里面。这篇文章其中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AI不会完全取代人类,因为人类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AI会帮助人类,解放人类。

AI不会取代人类(不是特指哪些岗位)前提是,人类自己得支棱起来。就好比,飞机也可以说是极大地帮助人类和解放人类的事物之一了,而这一百年来,人类不是因为有了这个事物就停止探索了,人类反而逐渐用飞机更快地去到更远的地方,促进更多的交流,这才为后来的世界格局打下了基础。AI在未来会极大地帮助人类高效地解决更多的事情,但我们人类就要像探索飞行方式、飞行技巧、飞行路径一样,探索AI的应用方式、应用技巧、应用路径。

AI会取代人类的前提就是人类堕落到不如AI,因为生活中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早已经不如AI了,但这时候就会陷入伦理层面的思考,一个AI再强大,你会把他看成是人吗?一个人再落后,你会把他当成没有生命的机器吗?

这也是我那篇文章所探讨的问题之一。

回到主题。2022年的一整年,基本就是带带娃,骑骑摩托车,搞搞装修,搞搞技术,那时就如我在谈副业里讲的一样

要好好珍惜主业的机会,踏踏实实继续突破。

但随之而来的ChatGPT就立即颠覆了我搞技术的思路,我认为有些熟能生巧的技术方向已经不再值得去钻研了。此后两年和ChatGPT的相处,也让我慢慢找到新的技术思路和感觉。我的大概思路可以分享一下,就是从普通的技术工程师,转变成提出方案和创意的人,然后让AI来辅助实现。如此一来,和AI搭档,成为一个创意工作者,我认为创意这东西AI在短期内是无法轻易取代的。因为我觉得人比AI厉害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说一个,人能清楚什么不做比较好,做到什么程度比较好。比如国画的留白,留白就是留下足够的空间让人想象和脑补,留白就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止步。AI真的能理解人类“有所不为”和“止步于此”的意境吗?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我想它已经联机宇宙成为了超体了。

可能你会想,一个普普通通的程序员/工程师,有必要去思考这么宏大的问题吗?我觉得有必要,因为我从来都觉得,成功之路,选择大于努力。在错误的方向停止就是前进,在错误的方向越努力就越愚蠢。AI已经具备如此强大的能力了,我们还要埋着头去做鸵鸟吗?积极拥抱它,用新的技术武装自己,用新技术帮助自己成长,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同时,也要看到传统社会的局限,把各种现象看清楚,把自己的思路理清楚,力所能及的洞悉一点趋势性的东西,人生,抓住一两次大的机遇就可以了,一辈子其实不长,也做不了多少事情。曾经我也是陷入过虚无主义,不过目前我差不多已经觉得,人生就是要不断体验,套用佛家的观点就是不断消业,不断修业,一点点做自己觉得好的事情,想要去做的事情,像雕刻一样,在岁月流逝中把这一生的轮廓刻清晰,不至于老了以后回头看自己的作品,依托答辩,不论是在自己眼里还是在别人眼里。

扯远了。继续说我跟ChatGPT的纠缠。时间很快就到了2023年,但我在2022年就想好这一年于我来说只能做一些规划和筹备工作。

为啥呢,因为这一年要思考的事情太多了,娃的事情,家里的事情,工作的事情,财务的事情等等。而且这一年很多局势也很不明朗,有一种更加迷茫的感觉,世界动荡不安,小民又怎么能安稳。前面我说了,选择大于努力,不能埋头做鸵鸟。所以我决定用这一年的时间来好好规划和思考后续的个人发展和事业方向。

说到个人发展和事业方向,有的人总是很随意,我更愿意称之为站略上的懒惰,战术上的勤奋。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想到个人发展,很多人就说,哎呀现在经济不行啥啥都不行,体制内不是稳定嘛,那就考个公考个编呀,找个国企呀啥的。我觉得这些可能是现实主义者最倾向于去做的选择。曾经我是一个很绝对的理想主义者,这些年终于现实一点了,可能跟我当了爸爸有关,得考虑点实际的东西,不能老在天上飘着。不过偶尔还是有点飘的。

说到编制,其实啥是编制啊,宇宙里有编制这种物质吗?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会让你想要去拥有这样一种虚无的东西呢?我觉得做这样的选择比我仰望星空思考人类的未来还要虚无。

不是说进了体制有了身份拥有了权力就可以为所欲为,要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简单的道理。你会在泳池里尿尿吗?除了内心阴暗的人。没有足够觉悟的人走进了体制,并不是抱着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心态去的,甚至都不是抱着一种正常工作的心态去的,只是想去躺平,想去食利,在那个环境下开始逐渐迷失自己,成为笑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向往那个环境,我真的觉得不是一件好事,我甚至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忧,因为目前的体制对于人、事、权的约束太离谱了,而基层的工作者对这一点貌似并不自知,他只觉得自己的大编制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和安全感。

如果为了搞钱,有本事当然得去私企,或者是创业。但人其实最好别老想着融入某个组织(除非这个组织的意图和自己的价值观相当契合,并且它的意图是能够实现的),或者拥有某种身份头衔,人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关注自己的成长,自我价值,给社会产生的价值,而不是那些外在的虚无的东西。有啥意义呢?

2023年,我这一年基本都在观察,在思考,在寻找。重新认识自己,思考这一生接下来的日子不做什么和要做什么。想来想去,其实没有太多细节的规划,都是一些大的方略。

我明白我自己最大的短板就是执行,因为我的脑子里已经思考了太多东西了,以前我喜欢向别人谈论和描述,但聊得越多就发现,原来心里的世界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啊,原来别人整天想的事情和我想的不一样啊,原来他们把那些我瞧不上的玩意儿视为珍宝啊,所以渐渐不爱跟别人说了。还是自己实干比较有意思,所以现在我的心态就是别人都是NPC,自己好好玩玩这个地球online就可以啦,按自己的方向去执行,自己去实现吹过的牛逼和梦到的梦。

2023年7月我就离职了,整个下半年都在研究一些新的东西,比如酒、能源、外贸、物流、不同国家的行政。

就这样混到了24年,过了年3月份和骑摩托的兄弟们一起摩旅老挝,摩托旅行真的很有意思,让我想起很多有意思的电影,比如Easy Rider,还有摩托日记,我的摩旅之路也真的见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人和事。

回来以后继续按照既定的方向执行自己的事情,中间有个插曲,协助原来的同事做一个项目,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算是还了个人情。下半年,终于开始进入事业的正轨,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拥有了独立办公室,创业之路总算正式开始了。

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运行了3个月,这3个月里我一个人做了太多有意思的事情,探索和调整了很多的方向,也非常充实,一切才刚刚开始,未来可期。

为什么要创业,怎么创业,创业干什么,这是我2023年花差不多一年时间才得出的答案。我的心里无比清晰,我知道我要走的大方向是什么,我要去的目的地是什么,过程中我在不断地调整战术,也结合社会的需要来打磨业务。一切都非常爽,非常棒。

我觉得我的体质非常不适合打工,因为我做事太投入太认真了,工作的时候领导交代给我的事情我非常想要做好,以致于交代我做到60分的目标事情我也投入100%的精力在做,操着100%的心,工作没干好我根本睡不好觉,并且会非常焦虑。这样对工作来说当然是好的,但是对我自己来说太不利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什么太有意义的工作,大部分工作都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另外我也不太擅长团队配合,不喜欢和别人浪费口舌,很厌蠢,所以在团队里就会很心累。考虑来考虑去,我这种只能给自己打工,才能让自己的每一滴汗水和心血都不会浪费。

打工是打工,赚钱是赚钱,打工真的很耽误赚钱。很遗憾我到30岁才明白这个道理。

在2021年,我觉得打工比创业划算多了。大厂的岗位,动不动年package 50万以上,甚至百万年薪,我想一些小工厂的老板,一年可能也就是这个收入,一些个体工商的老板,甚至不到这个水平。而创业当老板呢,还要思考一堆其他事情,运营、管理、财务、税务,彼时还有疫情、贸易战之类的影响,哪有打工好,打工每天两点一线就能收入那么多,还能摸摸鱼。

直到ChatGPT改变了我对技术的认知,大国博弈改变了我对供应链、分工、劳动的认知,我才终于明白,创业是这一生寻求自由必须要走的道路,无论是精神自由还是财务自由。其实现在的打工人就算不创业,也迟早要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在劳动方面,并不如AI有价值。AI彻底取代了自己的岗位,并且干的更好。此时虽然社会已经拥有了最低保障制度,给每个闲人都发钱或是别的什么生活物资,但那时自己还会有梦想吗?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自己能闲的下来吗?打工人现在虽然嘴上说喜欢放假,可人生如果真的给了他们一个足够足够漫长的假期,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我呢喜欢工作,我也喜欢创造,我想要继续成长,不断突破自己,不创业就心里痒,当然,我也希望通过创业获得更多回报,拥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依靠生活保障。

不要觉得我说的夸张,社会会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当然会,想想看,现在就有很多免费供应的生活物资啊。等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的时候,或者需要劳动力转变成消费力的时候,自然要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这样的未来在今天看,短的话我觉得大约还需要10年,长的话不会超过30年。

所以10年内变化的事情还多呢,我每年都会来这里唠唠,总结总结。无论我的观点是对的或是错的,我都愿意分享,也愿意纠正。

就写到这里吧,2025年底咱们再接着聊。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四年就能出现一次,所以也不算特殊。

但是历史上的今天永远只有一次,所以你说特殊不特殊?

那也可以说每一天都很特殊。

前面基本已经想好下半生要做些什么事情了,但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如果有那倒好了,人生轻松的一塌糊涂。

人生是要不断进行微小的调整的,前面只是想好了方向,知道自己这余生该走什么样的路线,以及到达什么样的目标。如果你暂时如果没想好也没关系,你看我到三十岁了才勉勉强强有点感觉了而已。

但不是说日复一日无脑执行,有需要无脑执行的地方,也有需要不断雕琢的事情,两者相结合。

人最好还是有个外部的心跳,就像罗振宇说的那样。

以前有段时间大家对他褒贬不一。有的人一旦发现别人开始贬低一个人,他也会在心里对其产生偏见。

其实这样会错过很多东西,我们如今的大多数事情都是从网上听来的,可以说很多事情仔细推敲都是站不住脚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为之。

所以对待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要有自己的调查和见解,当然自己一开始的见解可能是错的,那就更需要不断修正自己,不断纠偏,让自己不断地进化。

哪怕最后180度大转弯,错了就是错了。写代码最初要靠errors来debug,人生一开始是要靠错误成长的。

再说回罗,固然我对他不了解,我们都没有他的微信,没打过交道对吧。但他说的外部心跳就是有道理嘛,外部驱动。

我说这个外部驱动干什么呢,就是做事情要捕捉到一定的周期和规律。

有的人说经济是什么康波周期,有的人说地球运势是三元九运的周期,或者是二元八运的周期,且不谈这些周期是不是有道理。

只想来聊聊,周期是什么?我觉得周期就是函数,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会掌握越来越多的函数,牛顿运动定律的函数,一直到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掌握的函数越多对世界的认知当然就更多。

虽然科学家们一直在追求一种最终极的函数,可以概括所有事物,不过目前看来还比较难,也许找不到,也许找到了发现其实很无趣,你说有没有可能呢?

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周期可以完整解释这个世界的运行吧?我们只能不断地发现周期,概括周期,印证周期。。。

周期就是从内部的波动一直到外部的驱动。你看,人生嘛,十年一个大运,这个十年就可以看作自己的一个周期。十年之内,我要做哪些事情,我会在哪里,也不要太随遇而安了。

有的人战术上很勤奋,每周要做什么都想得很周到,但是长远到1年,10年,20年,就战术上非常短视。

我有一个理论,关于自律的理论,你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歪理:

假设有一个人每个礼拜都去两次健身房,连续去了一年,他差不多可以去104次,这可以称之为自律,对吧?

而另一个人如果每月只去一次,但是坚持了十年,他一共去了120次,坚持的时间比前者长,数量还比前者多,那谁更自律?

这个例子我称之为纵向的自律。

哈哈,这个歪理嘛,你可以认为就是皮一下,如果健身房老板听到会笑醒,但是如果用在别的事情上可能威力会很大,也很适合我这样散漫的人。

因为设想有这么一件事情,一年两年甚至四年五年是没法做好的,无论你怎样努力,每天怎样勤奋都不一定能做好,可是如果每个月至少抽出一天时间随便做做,能坚持十年甚至更久,能出现惊人的效力,那这件事值不值得做呢?

如果你发现了这样的机会,并且决定去践行,那么我们这样的人,就叫做长期主义者。

如今的长期主义者已经不多了,社会普遍短视,只争朝夕,而不争滔滔不绝。被困在时间的机器里。

所以读历史,读周易,感悟时间和周期,好处就是让人在这长长的时间里不寂寞。寂寞了就来写写字,这些情绪穿越了周期来到了20年后的你面前,恍如隔世。

但不必每次都要隔那么久,这次我们只约四年。四年之后是怎样一番天地,这四年又会经历什么风雨波澜,一切有着定数,一切又有着变数。而我们普通人又能把握住什么呢,我们只能静静地等待,静静地观看。

四年一个周期,也叫做闰年,西方历法把这一切处理的很简单,就隔几年给2月加一天就行了。农历比较复杂,置闰是件很有讲究的事情。为什么四年才有一个2月29号?这也可以看作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周期。

四年,不长不短。若是我们把下次见面的日子定在2月29日,那我们四年后再见。

希望那时我们都有了更深的从容。

你好,未来的Chorder。今天也只是个平凡的日子,但这些话似乎很早就想对自己说。如今记忆不是特别的好,特别容易忘记事情。所以只能更加努力地训练思维,好让今后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借助逻辑让自己不那么困惑。

也怕一些心里笃定的事情自己会忘记。

你知道接下来20年的你和以前的20年有很大不同,你希望常常回到这里,看看过去的自己。

2024~2044,这是不平凡的二十年,也是你最好的二十年之一。每个人的人生都一样,大概有两个最好的二十年。前一个刚刚过去,这一个刚刚开始。

会有人觉得三十岁,四十岁,是很累很有压力的年纪。那是因为他们自己把人生变得太苍白了,他们太过于沉溺于那些无聊的繁琐事务,太过于纠结于无关的人和事。

三十岁到五十岁,有着成熟的经验,熟悉的环境,轻松的身心,正是折腾的好时候。二十岁的时候,要为成长而焦虑,为身高容貌焦虑,为兴趣爱好焦虑,为爱情和理想焦虑。三四十岁,还有什么好焦虑的呢?人生一半的牌面已经翻开,剩下的只不过是继续翻开罢了,急或者是不急,它们都要到来。从容,是岁月教给中年人的道理。

中男为坎,坎为水。人到中年,既要要像水一样流动,又要像水一样平静。

二十年后,五十岁,知天命的年纪。虽然如今你就觉得自己很多想法是“知天命”的,但是你还是经常喜欢自我怀疑,但很多想法需要时间来印证,让我们一起见证。

有些想法说出来略显沉重,在去年你已经想通。一个人躺在服务区休息,一路西行,海拔渐渐升高,生活渐行渐远,你就已经明白,过去那些强加给自己的,都是荒唐的。

没有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一切多余的想法,都是自己的羁绊和执念。

对于生活,你负有有限的责任,有着恰到好处的分红,这已足够。

对于事业,你并没有特别想去的远方,仰望星空,你能回望到来处,你能想象到尽头。未来二十年你只有三件事情想做,你爱的酒、文明,与星空。

你要一直喝酒,伙计们走得太快了,你要时不时喊他们减减速。

你要一直创造,与文明的火种共舞,哪怕世界继续荒唐,你要致敬相似的灵魂。

你要一直蓄力,仰望星空,等到天气放晴的时候,你就再次回到那里。

不必觉得自己平凡,也不必觉得自己厉害。你和很多人一样只是在行走,在这历史中转瞬即是尘埃。要无愧于每一天的自己。

断、舍、离,把心放空,轻装简行,忽略一切无关的事情,不和任何一个人纠缠,也不浪费别人的时间与精力。不必解释自己,不必刻意逢迎。

不必在心内与自己周旋,用清醒的决策从外部驱动自己,用冷静守护秩序,用自律对抗熵增。做到心外无物,又心无外物。

过完这一年,还有十九年。期待与你下一次相见。

本网站是我的博客,它的名字叫做“一户禾”。

以前刚改完title,同事说,取了个日本名字。非也!一户禾可不是日文,它其实是用了拆字法。

再启程,去掉冉口呈,就剩下一户禾啦。

为什么要一户禾?为什么不叫再启程,而是用拆字法?

因为“再启程”这三个字的SEO早就轮不到我啦,而一户禾呢,是我自创的,也很好记很简单,所以就这样卖个关子好了。

那,为什么要再启程?

我觉得人生就是一段接一段的旅程,我们永远不要失去迈向远方的魄力,永远不要失去再启程的勇气!

每个人的人生都很渺小,但我们要敢于追逐远方,敢于探索星辰大海。

不要只看得见脚下的一亩三分地,要有离开的勇气,要有动身的魄力。对于陈旧的思路、迂腐的过往,早点丢掉,早点忘记,风雨兼程走向远方,路在脚下也在心里。只要面向梦想的方向,走再远也不慌!

也不要忘了脚下的一亩三分地,无论什么时候,有故人和故事在等你。出发再久,走得再远,也别忘了自己的初心,忘了自己的来时的路。

我们总会拥有自己的码头,永远不要害怕再启程。

2021年,新冠疫情还是在继续。全世界都变得更加不一样了。

一些曾经的所谓规则,不过是人类缔造的笑话,一切都显得很荒诞。

我仍然在继续苟着,在混沌的世间缓缓行走着。

这是平静,但是也有收获的一年。

我的生活持续平淡,平淡并非坏事。虽然但是。

拿了摩托的驾照,在今年大多数的日子里,非常渴望在路上的感觉。

应该很快会购买人生的第一辆坐骑,希望它会是一匹良驹,一起纵横千里。

如果以后有机会,再专门写写摩托车,写写骑行在路上的故事。

今年开始逐渐减少写代码。倘若问我,什么时候开始放弃用代码影响世界的想法,回答是从2021年开始的。

一些更加重要的事物开始凸显,生而为人,需要学会研究人类,而不仅仅是机器。

今年更加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甚至也许连体力都不如常人。

更加认清现实之后多多少少会先自卑,自卑之后会脸皮厚,脸皮一厚就能渐入佳境。

但给自己画的底线是,无论如何不能胡扯,可以不一定要为这个世界创造美好,但求尽量不给这个世界添堵。

不懂的事情不要胡说,不会的东西不要乱来,戒骄戒躁,真诚地对待生命中每一位过客,留意身边的善良和美好。

这个博客还是会继续开着,翻看以前的文章,因为认知的原因,也许有过一些错误的结论。也不删了,看客自行体会,我在成长着。

2021的最后我成为一名奶爸,在育娃的道路上开始了新的探索。

希望等孩子长大了,他也可以看到这些文字,也让他从字里行间,了解爸爸昔日平凡的生活。

最后也写一写对2022年的期待:

希望新的一年自己可以更加适应社会,更加和睦友善的与人相处。

可以为身边的人和环境创造些价值,能够不辜负那些帮助、带领和指引过我的人。

希望和梦想家们一起做梦,和冒险家们一起冒险。

今年27了,终于明白副业是个伪命题。

从我大三实习那年起,在维持主业的同时,我就一直热衷于探索副业。

最开始在淘宝上卖乐器,在58同城倒腾二手物品,后来尝试做CPA、淘宝客、建站做Adsense,以及出教程、搞培训,炒股、炒币、买基金…

除了炒股以外,别的基本上没亏过钱。但也没有因此赚过什么钱。

过去的我,太急于开辟一条新的赛道了,以至于在主业(指网络安全)的道路上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就想着赶紧脱离这一条一眼忘不到头的技术路。

幻想着能够有朝一日把副业从小做大,慢慢扶正,让主业真正成为一个爱好。

然而幻想终究是一种幻想,相信许多人都会有这种幻想。

这种幻想太幼稚了。如今我终于认识到,以大部分人的天资,能够在主业的道路上有所建树,已经是莫大的成功了。

更何况我们这些搞安全的技术小子,如今能凭借这一身牢底坐穿的手艺有口饭吃,绝对要感谢老天爷。

要好好珍惜主业的机会,踏踏实实继续突破。

以后不谈副业了。

疫情

发展

转折

故事

再启程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庚子年这倒霉病毒的事儿,就不多言了。受此影响,正月里,神州大地的人民,都在家中宅着,用最简单的方式为祖国做着贡献。我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我是个闲不下来的人。虽然平日里我就比较宅,但是按照计划,正月我至少也是要走动走动的。其实若是完全依我自己,我肯定宁愿在家宅着,毕竟守寂淡泊才是我的志趣所在,走亲访友这根本不是我的爱好。只是要考虑家人感受,所以不得不应付罢了。

在家我自然也不会闲着,一早就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东西好好整理整理,苦于一直没有时间和思路。这次正好,有了新的思路,也正好有时间,于是在这里谈谈后续的收纳计划。

首先是为什么要收纳。原因很简单,一是家中置物空间有限,不得不收纳。二是,人要时常给自己减轻物质方面的负担,所以要时常扔东西,卖二手,或者是收纳。

我的杂物是很多的,大到健身设备,家电、小家具,小到二极管、电容这些零碎的电子元器件,所以收纳起来相当费事。而我又是一个比较极简和有强迫症的人,所以这就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矛盾。对于不想看到的东西,我的原则就是甩锅。能扔的扔,不能扔的,父母今年正好开着小货车来我这里过年,于是把那些大件的杂物一股脑全让他们拖回到农村老家,老家的地下室、后院,尽可以随便放置,眼不见,则心不烦。但是很多的小物件,就得一一归纳,汇总打包了。

于是我问自己,有什么东西,是十年之内用不到,但又是我不想扔的。

这样一来,就清楚多了。这批物品中,包括到期的保险单、人生的第一枚鼠标,积攒的用来制作特斯拉线圈的铜线,还有用来制作电磁炮的铝管、智能小车上的18650电池组、嵌入式开发板。也许未来十年,我不会有时间去完成那些小制作和小梦想了,但是未来的某一天,希望我有时间,可以再拾起它们。对这些物品,我需要准备打包盒将他们封印,放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等待下一次搬家。

当初在收集和购买它们的时候,对自己的时间,是有着满满的自信的。以为可以无忧无虑,废寝忘食地投入在爱好当中。而现实是,自己既没有无忧无虑的资格,又没有经得住废寝忘食的身体。普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最近几年深深地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把自己的领域逐渐收窄,想必,这辈子大部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会扑在软件和互联网领域了,这是我选择的方向。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我的内心有着太多的物,却不能够物之,这是非常不应该的,也是我心累之根源。

相信在之后不久的日子里,我就要与这些杂物短暂地告别了,就让我将他们尘封在时光机里,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候再见吧。

身外的杂物,终究是容易收拾的,而心里的杂念,整理还需要时间。什么时候,待我不再物于物,想必才能真的理解庄子。

2019很快就要过去了,这一年似乎做了很多事,又似乎只做了一件事。

回顾这过去的一年,和过去的很多年,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

这些年过得并无什么遗憾,此时谈遗憾还为时甚早。生活偶尔让人一时兴起,似是来者可追。

心头最大的怀念是关于过去的时光,很多人相聚又离开,奔走为了生存。

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辟一方寒舍,偶尔能把这些家伙们聚在一起,灌几口老酒,寒暄中宽慰过往。

然而岁月不曾等待谁,故事总有结尾,尘埃终将落定。

就像今年,有些人的终身大事定了,有人不再同我来往,有人觉得自己老了,有人升官发财。

我想做一棵守在原点的大树,却无法不在风里晃荡枝桠,无奈又极端,命运的使然。

有了愿意靠在这棵树上的人,为了让她靠得更稳,就需要再向土里埋入长长的根。

平平淡淡,浮浮沉沉,一蓑烟雨,一湾江湖。

在每个沉默的白天,每个雨落的深夜,心头点点,汇在一起,便是如此。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 Update my browser now

×